新闻动态

  • 23
    2024-1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鱼类胚胎低温保存,保存温度和复温存活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8年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将气管低温保存和复温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2022年联合上海胸科医院等单位共同研发世界首台肿瘤治疗柔性冷刀“红袖刀”,实现肿瘤“无创消融”;组建我国第一个低温生物工程实验室,研发出我国第一台低温显微镜,撰写我国第一部《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专著,建立我国第一个“冷冻与冷藏工程”本科专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病原微生物资源低温保温保藏标准;学科创始人华泽钊是全国首批低温工程博士生导师,是上理工首位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教师,也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位低温工程博士,参与低温工程博士点建设的首批研究生中的一位在后来创办了研发出全球首款新一代全降解可吸收心脏支架的微创医疗器械公司……  在上海理工大学,低温生物医学是一个极具特色且在国内学界有开创性意义的学科方向,作为其承载的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前身为低温医学与食品冷冻研究所)今年迎来了创办的第40个年头。10月19日,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创办40周年庆典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嘉宾、往届校友、在读学生共300余人齐
  • 15
    2024-10
    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40周年庆(1984-2024)温度与生命前沿交叉论坛论坛时间:2024 年 10 月 19 日 ( 周六 ) 下午 14:00 ~ 17:00 论坛地点: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 334 号 国合楼 5 楼报告厅主办单位: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为推动我国低温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发展,弘扬大先生精神,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庆暨“温度与生命”前沿交叉论坛,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分享 “温度与生命”主题相关前沿交叉研究成果,诚挚欢迎广大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踊跃参与本论坛,共同探讨!论坛报告内容报告题目1:生物热学研究的几个侧面回顾及展望报告人:刘静,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传热 “威廉·伯格奖” 第一位中国学者、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得主,入选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CCTV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报告题目2: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报告人:李跃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副院长,同时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 所长、主任医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报告题目3:动脉粥样硬化
  • 24
    2024-09
    致各位校友、各界朋友:1984年,华泽钊先生从美国MIT留学归国,秉承“走自己的路,开展与临床医学结合的研究”的初心,在上海理工大学建立了我国首个低温生物工程研究室,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方向的发源地。历经40年的发展,团队在原有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始终致力于热物理科学与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尤其是在临床治疗的创新方法和医疗器械开发等方面交叉融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卓越行业人才。“低温生物四十载,弦歌不辍新征程”,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团队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每一次进步、每一个成果,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校友的智慧和辛劳,彰显着社会、同行和朋友的鼎力支持!值此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40周年庆典之际,我们倡议设立“华泽钊创新基金”,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色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一、捐款目标(第一轮)500万元人民币二、筹款时间2024年8月15日- 2024年10月20日三、基金用途设立“华泽钊创新奖”,每年遴选国内从事生物医学及医疗器械相关的科研、产业、应用三个领域的杰出创新人才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四、基金管理在上海理工大学教育发